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陕北民歌音乐会”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弘扬延安精神,赓续红色血脉,进一步扩大陕北民歌音乐会社会影响力,努力展现新时代陕北地区新风貌、新发展。“陕北民歌音乐会”于2023年11月13日-12月19日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陕西省榆林市、陕西省延安市、陕西省西安市、四川省成都市、湖北省武汉市、福建省福州市、江西省南昌市、山东省济南市开展巡演。“陕北民歌音乐会”巡演历时40天,在7 个省(区、市)的 9 个城市开展了18场演出,并同步进行了9场现场直播,社会各界反响热烈、好评如潮。
“陕北民歌音乐会”巡演是宣传思想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坚守文化立场,坚持守正创新,弘扬延安精神,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陕北民歌音乐会”分为三大板块,分别呈现原汁原味的传统陕北民歌、经典的革命年代创作的歌曲,以及近年来脍炙人口的新创陕北民歌。集中呈现了信天游、道情、秧歌等类型23首陕北民歌代表性佳作,以鲜明的地域特色、浓郁的时代气息、充沛的情感表达、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艺术化地再现了20世纪以来陕北民歌植根民族文化沃土,紧随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并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迈进新时代的演进路程。带领观众以民歌为途径,感受和认识陕北高原辽阔壮丽的自然景观和坚韧豪迈的生命图景。
自从11月13日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启动以来,巡演活动先后在陕西省榆林市、陕西省延安市、陕西省西安市、四川省成都市、湖北省武汉市、福建省福州市、江西省南昌市、山东省济南市进行了18场演出和9场现场直播,整体行程共6959公里,2万多人次观众进入剧场观演,1004.5538万人次在线观演。
“陕北民歌音乐会”是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文化思想,着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具体实践,生动展现了新时代陕北人民不断追求美好生活的奋斗景象。
该音乐会汇集了众多音乐界名家,老中青三代民歌艺术家同台演出。整场演出精选20多首曲目,分为三大板块,以多种形式,分别呈现原汁原味的传统陕北民歌、经典红色歌曲以及近年来脍炙人口的新创作品。演出在器乐与舞蹈表演《拥军花鼓》中拉开序幕,《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奏响炽热的红色年代,惊艳了现场观众,赢得全场喝彩。而接下来的三大板块演出中,更是高潮迭起,喝彩声不断。
音乐会第一板块有很多耳熟能详的曲目。《五哥放羊》《黄河船夫曲》《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兰花花》等歌曲唱出了陕北黄土地的风土人情热辣直爽。第二板块《横山里下来些游击队》《翻身道情》《东方红》等经典革命歌曲唱出了峥嵘岁月里血肉相连的军民鱼水情。第三板块,《叫一声哥哥你快回来》《就恋这把土》《一对对鸳鸯水上漂》《咱就好前程》等新创陕北民歌唱出了陕北人民对黄土地的无限眷恋和对美好未来的热切期盼。音乐会尾声上演了器乐与舞蹈表演《永远的山丹丹》,与开场的《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相呼应,描绘出新时代陕北人民勤劳质朴的精神面貌和建设家园的生动场景。
演出过程中,质朴动人的歌声、高亢嘹亮的唢呐、铿锵有力的腰鼓、热烈缤纷的秧歌、恢弘磅礴的管弦交响,谐趣生动的陕北说书……震撼着现场观众的心灵,观众席不时爆发雷鸣般的掌声。演员谢幕后,还有很多观众久久不愿离去。
全国巡演工作充分调动国家级与地方的优质艺术资源,来自各级文艺院团的优秀演员通过自己的歌声、演奏和舞蹈努力开阔陕北民歌的地域文化和文化生态,让陕北艺术的瑰宝散发新时代的光彩,使劳动人民伟大的精神生生不息。歌手王二妮说:“她很高兴能和其他艺术家一起,让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陕北民欧唱响各地,希望通过巡回演出,让更多人了解和爱上陕北民歌”。歌手郭涛说:“陕北民歌来源于生活,讲述着黄土高原的社会变迁和风土人情,是我们陕北人从小就会听会唱的歌,但我们也在传承基础上与时俱进加入新的元素,通过老曲填新词让陕北民歌紧跟时代和人民需求,推动陕北民歌走向更广阔的舞台,流传得更加久远”。演出中,陕北唢呐、秧歌、腰鼓表演贯穿全场,成为陕北民歌音乐会的一大亮点。此次参与唢呐、秧歌、腰鼓表演的团队皆来自陕西省榆林市。参与秧歌演出的绥德县秧歌队舞蹈演员崔璐璐说:“我从事秧歌表演有十几年了,一直希望把陕北秧歌传播到更多地方,希望通过这次演出带领观众沉浸式走进陕北,近距离领略陕北风采,感受陕北文化的非凡魅力,也进一步促进了文化交流”。
巡演工作得到了文艺界的高度评价。在巡演过程汇总,王晓岭、田青、印青、冯卓慧、乔建忠、关峡、朱海等一批国内知名的艺术评论家、专家学者、艺术院校领导等业界人士受邀观演并参加座谈会。他们认为“陕北民歌音乐会”以陕北以原汁原味的传统陕北民歌、经典的革命年代创作的歌曲,以及近年来脍炙人口的新创陕北民歌为主要内容,全方位展示了陕北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精神气质,展现了新时代陕北经济社会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经济繁荣发展的景象。
巡演活动将文化惠民、艺术利民作为优先方向,从演出内容到组织形式都彰显出了“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现场演出方面,巡演坚持低票价政策,让更多的观众能走入剧场现场感受艺术精品的动人魅力。广大观众观演后给予了一致好评,演出场场爆满、现场掌声如雷,谢幕环节众久久不愿散去,欢呼声经久不息。武汉观众刘女士在演出结束后说:“非常震慑人心,一首首民歌余音绕梁,让我们感受到了伟大的延安精神和浓郁的陕北风情。”鲜明的陕北地域特色、浓郁的时代气息、充沛的情感表达、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彻底征服了各地的观众。榆林的观众自豪地说:“音乐会对于我的震撼完全超出了想象,说余音绕梁一点不夸张,让我们现场真实感受到了浓郁的陕北风情。这就是我们陕北的声音,希望更多人能听到我们陕北的声音”。来自福建的观众在观看完表演后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能够在福建听到原汁原味的陕北民歌十分震撼。平时听习惯了温柔的歌曲,这次感受到这些原生态的歌声的表演,真的完全被惊艳到了。我发现,这些歌声中,尽情表达着中华民族的不屈精神,音乐会唱许多人心中的豪情,太难忘的一次演出”。成都的观众说:“在陕北民歌中,我们深刻感受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文化自信”。济南的观众说:“时间过得很快,根本不够听,这样的音乐会,让我们济南观众零距离感受到黄土地上生长出的艺术,是有着相当强大的生命力,对于我们南方观众来说,实在太有吸引力了”。“陕北民歌音乐会”带领观众以民歌为途径,感受和认识陕北高原辽阔壮丽的自然景观和坚韧豪迈的生命图景。通过民歌贴近人民,让观众通过民歌感受陕北风情、学习红色精神。
线上演播方面,巡演整合了主流媒体、地方媒体、专业媒体和传统媒体、新媒体、自媒体搭建巡演宣传矩阵,通过直播等方式,在媒体联动、流量汇聚上发力,对演出进行多角度全方位跟踪报道,持续放大巡演的影响力和传播力。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新社、人民网、新华网、文旅部文旅之声、文艺中国等主流媒体跟踪报道巡演全过程,在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移动App客户端、微博等多渠道刊发后呈现大范围传播,特别是11月14日央视《新闻联播》对“陕北民歌音乐会”进行了22秒的报道引起了各界热烈的反响。各类新媒体平台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百度、网易等平台带话题发布和转发,引发广大网友关注,吸引了大量网友关注并参与讨论,形成了广泛覆盖和高度关注的集中声势。